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作者:邢志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35  更新时间:2014/6/11 17:24:56  文章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承留一中邢志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创造机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去质疑、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巧妙设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质疑、思考。如学习世界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可以这样设计: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又转移到了谈判桌上,他们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对它们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去探究新知。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揭示,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法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一些情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一定的点拨,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等。如: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片、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学具具体观察和运用,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规律、关系;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等,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3、因人而异,尽量让学生参与。由于学生的智力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客观上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将问题与学生对应,让学生去探究,发表意见,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历史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更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上课应如何做,如何自学,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一定的思考方法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参与的方法,他们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引出相应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比如,学习《经济大危机》一课的时候,学生了解了知识目标,我继续追问,罗斯福新政改变美国的社会性质了吗?这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异同点吗?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比较中自然获得了知识。

五、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参与度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他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我们在教学中,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学校及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