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承留一中 >> 信息中心 >> 教育科研 >> 新课程改革 >> 信息正文 今天是:
坚定信念 精雕细琢
作者:赵秋芬    信息来源:语文组    点击数:3322    更新时间:2010/5/6    
        ★★★ 【字体:

坚定信念   精雕细琢

承留一中    赵秋芬

四月十七号我和几位同事到永威中学学习,二十号又很荣幸地作为评委到王屋一中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听了两个报告八节课,其间边学习边思考,有了以下几点粗浅的想法,在此和大家做以交流。

一、 坚定一个信念

教育报刊社副会长郭振有的报告高屋建瓴,他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高度,再次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洋思中学秦培元的讲话可谓是素质教育的详细解读,他特别强调,课堂高效是减负增效的关键,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素质教育就是管好一张课程表。只有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反观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我们啃了一块最大最硬的骨头,但这块骨头我们啃对了,我们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虽然在前行的道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我们因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劳,但我们应该坚信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路没有走错

二、    明确一个理念

秦校长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课堂教学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洋思中学的实质是教师要把最大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结合着我所听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永威中学同课异构的三节《马说》,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的课可能已经历了先入帖的过程、现在已经达到了出帖的境界,在他们的课堂上没用明显的模式的标签,三堂课的共同点都是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学定教,教师根据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精心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手、动口。杜郎口中学以小组合作学习著称的,但徐立峰老师上的课中没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没有小组的展示,他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解答,但他的课也不失为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好课。所以我认为模式在课改的初级阶段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课改走向深入的时候它应该是一种理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思、知、行的理念。

三、雕琢三个方面

要想上一堂好课,和诸多因素有关,可谓是方方面面、枝枝节节,尤其对于语文课来说,因其文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灵活性、风格的多变性,一堂课上下来,更觉得是遗憾的艺术。但我觉得如果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精细雕琢的话,确实能够减少一些遗憾。

1、          吃透教材,丰厚积累。

   吃透教材一句话说起来很平常,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对
语文而言,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还要有人生的阅历和深厚的
文学积淀,我教了二十年语文,不敢说自己吃透了教材。以
洋思中学的老师那天讲的《马说》为例,一堂课结束之后,
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些关
键词句、教学要点都没有点出来、敲出来,我个人认为这应
该是巨大的缺失。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课堂没有明显的疏漏,
而有了丰厚的积累才能使课堂有深度有高度。以我听的优质
课评选中的《孙权劝学》为例,其中谈到吕蒙勤奋学习,才
略惊进,如果此时教师能够给学生补充讲出吕蒙当上统帅后,
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
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就会使学生对吕蒙才能的长进有
更深刻的认识,若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这堂语文课就更有深度和高度了。
2、         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力求创新。
    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该能呈现知识的梯度,符合逻辑、思路清
晰、重点突出,且要有一定的突破和拓展,教学环节的设置
关系着一堂课的科学性、合理性、精巧性、创新性。一堂课
的高下就集中体现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是需要老师认真
琢磨推敲的地方。沁园中学田萍老师讲的《小石潭记》教学
环节设置精巧,她通过“智勇闯关”“快乐之旅”“与柳宗
元同游”“与柳宗元对话”等几个环节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贯
穿了起来,结尾处教师设计对对联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予以总
结。分别出了两个上联“小石潭清幽秀丽”“柳宗元游小石
潭心情悲凉”,学生分别对出了“王屋山雄奇壮美”“××
×游王屋山心旷神怡”好句子,这个设计不仅使学生加深了
课文的理解,而且使课堂更有文学性、趣味性,也很好的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画龙点睛的一笔。

3、问题设置反复推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学问题的设置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最见教师功力的地方,好的问题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教师对教材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使课堂环节自然过渡、流畅完整,还可以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积极踊跃的表现。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有时不是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是老师把学生问得不会回答了。问题设置要明确、细化、便于学生思考,难度要适宜,使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以《愚公移山》为例,教师设置了一个小辩论,让学生就愚公实愚、愚公不愚展开辩论,因为文本已经提供了愚公大智若愚的分析,愚公实愚一方就没有太多的话说,且就针锋相对抓住对方发言中的漏洞进行辩论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学生发言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结合着当时的情况,是在给土生土长的王屋山的孩子讲课,可以这样向他们提问,“作为愚公的后代,巍巍王屋山有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困难?有没有让你觉得难以割舍?你想走出大山,还是留在大山?”我想这样问的话应该能使学生们打开心门、畅所欲言。

说到这儿,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改其实是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说出了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决定作用,自我提高、刻不容缓。

信息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