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承留一中 >> 信息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信息正文 今天是:
分子和原子(一)
作者:王拥政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86    更新时间:2012/11/16    
        ★★★ 【字体:

分子和原子(一)

                     承留一中  王拥政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运用分子、原子的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文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嗅到沁人肺腑的花香呢?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分子和原子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物质的微粒性。

    [板书]一、物质的微粒性

    [活动与探究]

    [实验](32)向盛放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高锰酸钾的量一定要少。同学们积极参与,相互间要注意配合。

    [可观察到的现象]高锰酸钾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回答]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高锰酸钾也不例外,组成高锰酸钾的微小粒子向水中运动,就出现了高锰酸钾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讲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巳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投影]展示图36及图37

    [说明]36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37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手段,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表面形成的图形。

    [总结]这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板书]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征呢?

    [板书]2.粒子的特征

   一滴水(20滴为1ml)中的水分子数为1.67×1021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设世界上现有60亿人,以每秒钟数10个数的速度数数,不吃不喝不睡觉,100年数的数还不到其八分之一。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板书](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

    [活动与探究]

    (投影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

    已知酚酞和氨气都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1.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if !RotText]-->文本框: <!--[endif]-->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 

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引图所示。观察1~2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验1的结论]溶液为无色。

    组织学生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2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组织学生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为红色。

    [实验3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分子在运动。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而烧杯B位于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所以溶液仍为无色。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

    [回答]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受热减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补充]确实分子在不停地进行着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这也是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燥得快的原因。

    2.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嗅到沁人肺腑的花香呢?

    3.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所以衣服会变干。经太阳晒,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所以湿衣服会干得快。

    4.糖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中,所以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 “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

    请学生分别取50 mL水与50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100 mL?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请学生代表陈述结论]

    50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100 mL,而是小于100 mL

    [追问]原因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100 mL

    [过渡]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答]

    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补充]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

    [总结]可见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结](找学生代表完成)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具有三个特点: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布置作业]习题3(2346)

    亲自做一做家庭小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将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

板书设计

课题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的微粒性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粒子的特征

    (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信息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