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承留一中 >> 信息中心 >> 关注本校 >> 大事记 >> 信息正文 今天是:
水塔文化“思源”内容解读
水塔文化“思源”内容解读
作者:李红新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313    更新时间:2012/12/7    
        ★★★ 【字体:

水塔文化“思源”内容解读

                 李红新

宗旨:围绕学校文化核心理念“兼善”构思设计

主题:思源

标题:古井无波真水无香止水照物心静方明

组成:原水塔中上部“思源”篆刻;水塔及水井围墙阴雕化墙及“蓬勃承留”图雕;两棵法桐以六边形围树石椅围之。

文字内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地之秽者多生物,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作品设计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师、雕塑家、书画家薛兴才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源市书协副主席、理事王国振先生。学校领导及邢志伟老师,及语文组孙玉科、李东棉老师等。制作施工由薛兴才先生完成。

效果照片(附后)

主题:思源

构思:首先直取饮水思源之意。学校水井水塔及开水房为师生生活提供水源,水是人本生命之源。

其次意取不忘历史珍惜当下之意。水井水塔及学校最老的两棵大法桐见证了学校发展历史,从1963年起,历代领导师生艰苦创业,承传拓新,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学校规模不断扩展,办学条件逐渐完善,目前气势恢宏现代化的承留一中为周边学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已成为豫西北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思源”印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源市书协副主席、理事王国振先生设计篆刻。此印在汉私印风格上融入明清邓石如篆法,印从书出书从印来,“思源”印刻中源字之 “氵”线条流畅,源字又打破边框,寓指学校培养优秀人才源源不断,源远流长。整个篆刻婀娜刚健,浑厚有力。

“蓬勃承留”图雕:依托承留二字之C”“L”,由水塔形状变化而来形似笔尖或火箭状图形,比喻继承发展、进取创新,寓义承留一中将一如既往蓬勃发展。

标题:古井无波真水无香止水照物心静方明

构思:取以水喻德,勉励师生修身进业之意

古井无波——唐白居易《赠元稹》诗云:“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又,唐孟郊《烈女操》云:“妾心古井水,波澜誓不起。”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在此还意寄师生“谦虚不浮,潜心学问。”

真水无香——《茶录·品泉 》—[] 张源: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本意是表水,真水不在于显示自身价值,而能助茶发挥到极致,比绿叶红花之喻具有更高的境界。在此还意寓师生“不求浮名,甘做基石”之意。

止水照物,心静方明——(华严经) “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破器浊心之众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像。”又——〔述论〕“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有师徒三人,见一幡迎风飘动,一徒弟说:“风未动而幡自动”。另一徒弟则说:“非风动,是幡动”。二人争执不下,师父却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乃汝心动也。”这则论禅的故事,尽管过于唯心是论,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在人们认识、判断事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一幅画、一首诗、一部作品,之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千古仍无定评,就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不能千人一面、“万众一心”。

人心如一汪泓水,倘若风来兴波,风至而皱,映物则变其形,照人则失其真;倘若浑浊不堪,则既不能自照,又不能映物鉴人。“心之在体,君之位也”(《管子·心术上》),“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凡气从心,心气之君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傅子·正心》)。这里所说的“君”、“主”、“天君”等,就是指人心是人的主宰。心正则言善行端,心邪则举措乖张。有鉴于此,古人极为讲求“格心中之非”。认为人们之所以追名逐利,贪图淫逸、陷入奢靡,就是因为心中存有情欲爱恋的牵累,受拜物崇名的羁绊。因此,抛弃物累,扫荡名利,澄澈心源,使心归于清静,才能修身养性,正己正人。

人在认识、判断、裁夺事物时,之所以不能不偏不移、公正平和、穷究物理,除了识虑因素,往往都是因为有个人的利害关系掺杂其中。取此舍彼,是此非彼,常常不能追溯事物本源,廓清物理真相。是因为取此是此,可能于己有益,舍彼非彼可能于己有利,所以,不能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处理问题。以至于导致纷争,加深矛盾,引发暴虐,给他人、群体、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甚至悲剧。一言以蔽之,不惜扭曲真相,甚至颠倒黑白,以求一己之私,乃是心有私欲邪念的缘故。相反,心境清清者,不求虚名,不图财货,无欲则刚。如此,则可清洁廉明,秉公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静又如水止,不为物欲的诱惑而生害人之意,不为虚名之光晕而损己之德。因此说,心境清,自然品格高尚,也自然能够使自己的心性处于“自为”“自由”的状态。

君子“忧道不忧贫”、“有欲而不贪”、“无理不动,无节不作”。内心高洁、品德高尚的人,并不是泥塑木偶,本来也有所欲望,有所渴求。但“君子圣达而谋大”,其言谈举止总是自觉地规范于“道”“理”“节”;而“小人”则总是不顾践踏他人的大利而成全一己之小利,这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所在。

“止水照物,心静方明”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文字内容:

内容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此中值得借鉴道理原则有:

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格,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再说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内容二:

地之秽者多生物,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菜根谭》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菜根谭》

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菜根谭》

《菜根谭》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与《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思源”文化最直观的效果是化腐朽为神奇,将原来学校垃圾存放处改造成一处洗涤师生心灵的圣地,其化育力量不可估量。

信息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