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承留一中 >> 信息中心 >> 学校文化 >> 校长之窗 >> 信息正文 今天是:
悟道无形 施道有方
作者:李红新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740    更新时间:2013/10/29    
        ★★★ 【字体:

悟道无形 施道有方

 作者:承留一中 李红新

参加北师大校长培训班归来,检索百余场的专题学习,翻阅百万余字的批注记录,回顾二十三载教育之路,我思绪纷杂,感触甚多。借此机会抛砖引玉,还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共探教育良方。

经常在我脑海萦绕这个问题:支撑教育事业的情感基础是什么?所有教育活动的情感基石又源从何来?培训班上专家学者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授,平时师生课堂上的教育活动,校园里发生的一个个难忘故事等告诉我一个答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以“爱”为主线发生的。悟道无形,因为道亦无道;施道有方,源于心中有爱。

一、真爱无价  施爱有源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厚衣服脱掉。北风越吹越猛,寒气愈加逼人,行人衣服越裹越紧;南风缓吹,吹醒了河水,吹绿了小草,日暖温高,行人主动脱下衣服。南风胜出,就是因为它懂得爱,会表白爱。大爱无声,如冬日暖阳,似和风细雨。

每一个教育者都爱学生,但现实中,多数时候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爱没有效果,爱变的很无奈。“士君子不能陶熔人,毕竟学问中功力未透”,没有不想被爱的学生,只有不会施爱的教师。可见,仅有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寻找到施爱的良方和智慧。这些会爱善教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孔子、朱熹、陶行知、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等古今“大家”都说:要读书和反思。读书学习使“爱”升值,反思悟行施“爱”有方。

读书怎么读才最有效?题材内容的选择自不必说,关键是读的状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教书如有神。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断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才能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从而在课堂上方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学生也才可能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心为之醉,神为之迷。久而久之,学生能不仰慕、敬佩你吗?能不“亲其师,信其道”主动读书上进吗?

反思何来呢?从孔老人家的“学而不思则罔”、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来,从毛泽东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借鉴来……,人之所以成长,唤醒内省最重要。教师要反思,日日自悟;也要引导学生反思,内省渐进。叶澜教授说过,“写十年教案学不成名师,写三年反思成了名师”。可见,正确的反思是对以往客观发生所产生的积极省思,会让我们每个人自知、自明。勤读书加上多反思,促人自知,必会自明;做自知之人,做明智之人,成长亦不是问题。读书使师爱厚重,反思使“施爱”更有技术含量。

二、大爱无疆  施爱有方

大爱无疆。爱的最高境界是不仅爱自己,还要爱他人,爱生活,爱社会。父母给予了生命,社会呵护生命健康成长。缆车坠落,年轻父母四臂举幼子;抢救学生,最美女老师失去双腿;“斑羚飞渡”,绝境重生。关爱生命的教育大家都在做。

生命健康成长的同时,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肩上。记得北师大学习中,有教授讲到了《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西天取经,最后一卷经书意外遗失。我们在遗撼之余,还应意识到,取经不是取经书,而是取“经历”。唐僧众人目标明确,信仰坚定,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最终取了真经,遂了心愿。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作为校长要学习唐僧的领导艺术:君子当存含污藏垢之量,一切善恶贤愚均包容的。同时坚定信仰,明确目标,像唐僧驾驭性格各异的四徒弟那样,既不难为又不放纵,因材施教,因能司事,共同完成最终的目标任务。

校长领导学校教育,明确办学方向,以民族教育发展所需为目标,坚定信念,静心恒志,不为浮华所动,依策照纲,遵循规律,不为特色而特色,只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和坚定信念,方可办出特色,办成名校。为此,结合我校实际,应重点抓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定位发展目标。目标是标杆,是标准。目标不明,标准不高,认识不提高,思想不重视,再好的制度也不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标要适当高远;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目标明确,方能事半功倍。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方可走得远。学校发展一定要与师生及社区各界达成共识,做好规划,统一思想,定好方略,形成合力。规范办学,制度管理,文化浸润,提高办学水平就有了保障。

二是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建立一支爱岗敬意、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创办名校的必备条件。教师首先要改掉“唯美”主义陋习。看窗外秀美风景可忽略窗台上的灰尘,望太空皓月不能惦记月球上的坑洼。追求优秀但不要苛求完美,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不要用显微镜看学生的缺点,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元发展兼顾个体差异。其次引导教师树立等同于“取经”是取“经历”的认识,铭记于心,强化于念,变革于行。重过程教育管理,方能有期望的教育效果。要力克重“教书”轻“育人”的顽疾。论知识储备我们不及因特网,论讲解阐理我们不及百家讲坛的大师。师之于生,在于身教,在于立人树德,在于修剪矩行,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

三是着力培养学生能力。《新课标》与《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要求更具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师起码的教学觉悟。重分数只能导致学生死学习,流的是不该流的99%的汗水,遏制了起关键作用的1%的灵感。教师要在备课意图、学习目标、作业分层、讲述时限、学生展示率、课堂总结、个人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系统,优化成为教学风格。然后,更好地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定目标、做计划、养习惯、收纳处理信息、小事赶快做等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是着力强化校本教研。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校本教研,但研讨时间、研讨制度未固化,问题解决不力,内化研修成果更无从谈起。分析多方面原因,关键在于认识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提升教研服务理念尤为重要,必须摒弃不做研究、懒于研究、肤浅研究的陋习。突破制约课程推进的瓶颈,以高质量的教研推动高质量的教育。

三、真爱恒久  矢志前行

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想追求,我校校徽之设计就蕴含着我等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经过北师大校长培训后,我对校徽“承”字的内涵也有了全面的理解。

“承”字本义是:两个跽跪的人用手捧起或向上托起一个人。此义既含生命之爱,又溶生存之爱,也蕴含教育者本人和学生为人类生存发展所担当的责任,即生活之爱。我所理解的教育就是关爱学生身心成长,知察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赋予学生勇于担当之道义。我校“承德于行留智于艺”的校训,也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大爱无疆,道亦有道。希望我们携着对学生的真爱,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对教育的理解,遵循教育的真谛,矢志前行,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信息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