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承留一中 >> 信息中心 >> 德育天地 >> 德育教育 >> 信息正文 今天是:
中学生恋网调查及对策
中学生恋网调查及对策
作者:校务处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555    更新时间:2009/11/25    
        ★★★ 【字体:

 中学生恋网调查及对策

                  济源市承留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红心  王战合

 

【摘要】 随着电脑和网吧在都市和乡镇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纷纷触网”,多数学生不是用它来完善自己,而是沉溺于游戏和其他不良网上活动中。本文通过实例调查,先分析了网吧对中学生的各种影响和学生沉溺于网吧的种种原因,然后介绍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的一些具体措施及收到的成效,最后提出了预防中学生沉溺于网吧和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的建议。

【关键词】 学生;上网;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引导;正确网络观。

   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但令人担忧的是,电脑和网吧普及之时,一些中学生不是用它来完善自己,而是沉溺到游戏或其他不良网上活动之中。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如何在新的时代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新的育人之路,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家庭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背景】三月份我校八年级学生纪律状况极度反常:勾结校外青年打架斗殴,不接受教育顶撞教师,旷课、逃学、抽烟、偷盗校内外自行车等。这类情况学校过去还从未有过,对此学校迅速安排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疑团很快解开:都是网络惹的祸。八年级共有学生304   人,其中男生162 人,而男生中有70人有上网经历,他们大多已不思进取,沉溺于网吧,成为电子海洛因的俘虏!这样的结果,带给我们极大困惑:网络的魅力何在?它能带给学生什么?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又裹挟着多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老师、家长、学生们又如何看侍这些问题?怎样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网络?

     一、学生去网吧的实况调查

    我校学生去的网吧主要是开设在学校附近的承留网吧、花市网吧、思礼乡的两个网吧以及一分部、和市区的一些网吧。通过问卷大体了解了学生上网吧的基本状况。

上网地点:全部上网学生都在网吧上网。

上网时间:大都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通宵上网占18﹪)

上网目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按使用频率高低,依次是网络游戏、娱乐、聊天室、交友、寻求信息和接触不良网站。网龄:上网吧的学生大多数网龄都在2年以下,网龄达到3年以上的只占少数。调查发现,网龄越长的人每次上网吧的时间越长,通宵上网次数越多。

    上网态度: 勉强克制者居多,挡不住诱惑不可自拔者次之,理性克制者较少。

    上网心理:多数是寻求刺激和无聊打发时光。

对八年级70名上网同学的调查数据:上网总次数746次(不包含另有7人数不清自己上网次数)。总花费大4000元,人均57元,其中最多的花费达700余元。36位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下降与网络有关,占51﹪。32位学生认为自己纪律观念淡薄与网络有关,占46﹪。31位学生认为与父母关系紧张与网络有关,占44﹪。25位学生认为因上网导致视力下降,占36﹪。28位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兴趣下降精力不如以前,占40﹪。20位学生承认自己有过通宵上网的经历,占29﹪,其中有一名学生通宵上网次数多达50余次8位学生承认自己的花费除零花钱之外大多是蒙骗父母、敲诈小同学、偷卖同学的自行车所得,占11﹪。

二、网吧对中学生的影响

    如何看待学生上网吧这一现象呢?学生去网吧有什么利弊?中学生去网吧会对中学生身心发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积极影响

    从网吧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来看,由于互联网这一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形象性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网吧对中学生至少具有以下积极影响: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信息搜索效率。

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怀着上网学习为目的的人很少,这些上网的同学,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力求掌握新的本领。这样不仅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知识。

    2、网络的便利性使得交友变得容易,中学生网友互诉衷肠,缓解学习紧张压力。

    学生适当的聊聊天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在网络上,中学生可以表现自己被压抑的一面,使性格健康地发展。其次,充满了未知与新鲜的网络可以让中学生认识很多的朋友,虽然这些朋友水平参差不齐,真假不辨,但是却能在网络上给中学生一定的帮助、鼓舞与支持。同时,网络聊天给了中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可以学习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

    3、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所以互联网使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二)消极影响

    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面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吧,会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网吧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因特网上传输的不健康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会对稚嫩的中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1、认知方面:由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迎合人性化需求,电脑文本已从最初的纯文字向集字符、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发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量感性的、稍纵即逝的信息超强度地刺激大脑皮层,将改变头脑的信息加工方式,使认知模式转变为形象思维,使人倾向于接受动态、感官的信息,而回避抽象的逻辑思考,放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因此,使学生将对书本上的知识不知不觉中产生厌恶,对学校常规教育失去兴趣,纪律观念淡薄。另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学生很难学习与上网两头兼顾。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沉溺于网吧,吸食电子海洛因,不能自拔,致使成绩一落千丈,成为班上的后进生。七年级时全年级第一名学生孔某因触网后不能自拔现已成为班里的中等生。   

    2、思想情感方面:上网学生更多地是在同辈之间相互学习,老师、家长的社会权威地位逐渐削弱。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所以许多学生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网上聊天上时撒谎不算是不道德的。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环境的净化,也必然波及到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其次,由于网络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所以许多学生产生了精神孤僻、冷漠、情绪低落、缺乏责任感、与家人和朋友疏远、没有明确价值观、没有人生目标等不健康心理现象。

  3、行为方面:中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或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由于迷恋网吧,不断花钱,少数学生用完自己的零花钱子后,就采用向同学借、蒙骗家长、敲诈低年级学生、偷同学的书本、自行车当废品卖掉。其中有八人承认自己有过敲诈小同学、蒙骗家长、偷盗自行车等行为。上网的这些学生中也有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的,有的甚至挨打,为了获取保护拉帮结派结识其他的社会青年,动不动就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也正是我校八年级学生反常现象发生的原因。

  4、身体状况:经常上网对未成年人的身体损伤极大。在调查的70人中,有25人明显感觉视力下降,占上网人数的36﹪;有28人感觉到精力不如以前,占上网人数的40﹪,其中有四人感到上课有点晕、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甚至不想进教室。

三、学生沉溺于网吧的原因

 一方面:网络成了青少年感受、实现自我价值、寻找精神寄托的场所,网络成了青少年寻找刺激、猎奇的场所,网络成为青少年忘却生活烦恼的防空洞,生活不顺、时间没法打发时,他们首先想到网吧,有的甚至通宵达旦玩耍沉迷其中;与网络和网吧结缘会使中学生走上迷途。由于中学生还不够成熟,尚未建立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任何信息(包括暴力、黄色)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广泛传播,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扎根;现实的冷漠化与网络的热衷化促成了学生迷恋网络。学生的理想化追求会使其只热衷于在网上交流情感,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现实生活中人们尚且戴着面具,网络更为掩饰自己提供了最有效的、巨大的面具,信任危机由此产生。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使网络文化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更加有效,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中得到体现,但各种有害、甚至违法的信息也将以光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冲击着学生,网络中的制约大大减弱,更容易产生不轨行为。

四、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沉溺于网吧应有积极对策

   (一)、社会加强对网吧的监督管理。网吧经营者必须做到:16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许进网吧;不能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内设立上网服务场所;网吧营业时间严格限定于8时至24时等。我校对于在学校附近的网吧经营者容留学生进入网吧等违规经营提出意见,并向上级及有关管理单位反映了这些情况,决不容许网吧业主赚这种丧失良知的黑心钱,业主违规经营容留学生上网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将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业主违规经营的短期行为可能会毁掉学生的一生!今年五月到六月份学校周围的网吧进本都已关停,这是控制学生上网的第一步工作。

   (二)、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上网弊多利少。能够使学生重新告别网吧找回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学校利用板报、广播、校园新闻、报纸等对学生上网的利害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班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大讨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在讨论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畅所欲言,众多学生在辩论中有了清醒理智的认识--未成年人上网弊大于利。

2、树典型表彰先进,“告别劣迹”千人签名。多数学生对上网有了正确认识,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对进步幅度较大的一些同学进行报道表彰,激励学生不断坚强信心。在学校四月份召开的远离“不良行为告别劣迹”大会上对上网利害做了专题讲座,并安排一班的孔某(该学生网龄已近四年,通宵上网次数、花了多少钱自己也记不清,打架、敲诈、偷盗等坏事做了不少)做了先进发言:“以前我被网络游戏玩了,和我一样很多同学也被玩了,我们的黄金时代决不能这样度过!拔脚出泥、悬崖勒马还来得及!”这也是众多网恋者的心声。全校近千名师生在远离“不良行为告别劣迹”的大型横幅上庄重地签上了名字,坚强抵挡诱惑的信念,拒绝上网杜绝网祸。

3、开办家长学校,家、校共管促成效。正在读初中的学生的家长大多出生在六十年代,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而自身教育能力却偏低,尤其在新兴的网络面前,由于是农村,大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多数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一窍不通",对孩子上网一般不做干涉。面对网络有支持的也有观望和反对的。五月份我校召开了第三次家长学校专题讲座:会上我校通报了对八年级70名上网同学的调查数据后,在家长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学校呼吁家长行动起来,要认识到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要积极参与对孩子上网的管理,要将孩子双休日的活动向学校汇报。有一学生每周都从妈妈那拿到近十元的“上网专用费”供双休日消费,最终导致该学生学习下降,面对老师的教育劝解,该生情绪极易失控,竟以离校出走做对抗。听了报告这位家长才如梦初醒,但此时学生已很难收心坐在教室学习,无奈家长只好到学校陪读才勉强把孩子挽救过来。

目前,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教育我校已成功引导全校师生正确面对网络,经后期追踪调查,70名同学中只有8人自己目前能勉强克制,其余62人亦都能理性克制自己上网。

      网吧文化已经悄悄地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在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网络观,谨慎汲取网络积极作用,同时尽力避免其对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