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申明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承留一中 >> 信息中心 >> 教育科研 >> 新课程改革 >> 信息正文 今天是:
功夫在诗外
作者:李冬棉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15    更新时间:2009/11/26    
        ★★★ 【字体:

功夫在诗外

                                                        -承留一中李冬棉-

 

我们学校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近三年了。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小组合作四步教学”课堂模式。教学环境大大改变:圆桌式座位,四面墙壁装上了黑板;师生也形成了一致的理念:课堂是舞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展示是方法;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合作中共同进步成长,是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随着课改的深入,问题也不断暴露:对展示学生有了倦怠,小组合作不再积极;学科间不平衡,班级间不平衡;更不用说,如何在不同课型上操作四步教学,使小组学习发挥到极致?还有展示时间把握不好,影响课堂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成绩……这些困惑和问题一度让我们陷入迷茫,课改还能坚持吗?还要走下去吗?

本学期,我们学校针对以上矛盾,确定了“打造不同课型的高效教学模式,打破不平衡”的目标,让课改走向深入,走向成熟。为此,学校以英语老师孔梅平为榜样,全体教师跟踪听课一周,观摩、研讨、反思、改进,然后各学科确立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可以有自己的风格。

通过学习,我感觉眼前豁然一亮,原来模糊的现在清晰了,原来怀疑的现在坚定了。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你看,老师的课上学生情绪饱满,英语口语会话流利自然,仪态落落大方;而且学生还可以自己编演英语小品剧,那流利的口语让我感觉这学生多像出国留学走在美国的大街上。你看,他们对话时的神情、语调、手势、体态都如此自信从容,不仅让外校听课老师,就是我们本校听课老师都感到震撼。于是我就去寻求老师教学中的秘密所在:学生如何一步步训练到这种程度呢?课堂教学是如何做到步奏紧凑、活动积极、气氛融洽、省时高效呢?学生是如何学会了积累应用单词、熟练使用语法的呢?……

通过听老师介绍和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我想到了陆游写给儿子的诗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也就是说要学诗,不仅要学作诗的技巧、语言的锤炼,更重要的要在诗外下功夫。陆游指的是要读书与游历,读书养气,山水蕴情。只有读书多,养气厚,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达到“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剪”。 正是由于壮丽山河滋养了诗人的浩然正气,扩展了他的视野,开阔了他的胸襟,他才能够写出博大精深的诗篇。那么学习孔老师的课也是如此,不能只从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模式上去机械模仿,要从诗外下功夫,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1、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我发现老师的课学生不需要课本,他们所学习的不是具体的哪一课,而是把一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哪些是需要识记应用的,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据此设计话题,让学生练说与写,以此贯穿知识、训练应用能力。所以课上看老师很轻松,都是学生在讲、说、写。而幕后却有看不见的对教材的细致研究。这些我们学校的老师是深有体会的。所以,打造高校课堂,从研究好教材开始,学会围绕教学目标大胆整合教材是关键。

2、对预习的合理设计与时间保证

不少听过我们学校课的老师会感觉那是在作秀。因为课堂上学生没有多少思考时间,却能很好的表达。其实不然,课堂上学生之所以能这么优秀的展示读写演。那是因为有充分预习做保证。我们四步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充分预习”。这一步原来我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于初三学生时间紧,总觉得浪费时间。现在从孔老师的课上让我意识到:其实我们这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课堂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把学习思考的过程提前在预习课上。因为预习课,他们需要根据预习要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如果你只看到展示课的精彩,只学习展示课的活动设计而不去上好预习课。那长此以往学生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只是玩得高兴罢了。就像老师的课,预习课给学生充分时间学习单词、语法,设计小品、写作。然后课堂上才能神采飞扬。

刚开始时,我们自己也觉得这是不是在作秀呢?可实践以来,才知道,这是在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前提了。因为他们为了在课堂上展示好,为小组争光,让自己有成就感,课前预习都格外认真。大家想学生准备的过程不就是学习的过程吗?而且是自觉的想办法学习的过程。这一点从搜集资料和编演课本剧可以看出来。因为有许多时候他们编演的课本剧都是课间自己挤时间完成的。

3、小组评价的充分应用

听课中不少外校老师会问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又一妙处了——小组量化评价。那么如何量化,量化后如何奖惩呢?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用的好的,学生积极性就高,用得不好的,就反之。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方法有的班级效果好,有的班级差的原因了。所以课改是个整体工程,单靠一个老师是不行的。不能不说,老师的课堂繁荣背后有班主任在巧妙使用小组评价的功劳。不过,课堂上如何量化,任课老师却要认真钻研。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一点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深有体会。比如:想让学生积极发言,有创意的表达,那就对这类发言多加分。想让学生快速记忆课文,那就为能在规定时间内记会的同学加分鼓励。想防止学生滥竽充数就两个小组互相抽查。……总之,小组量化灵活多样,操作简单,而且效果很不错。我们可以多研究多琢磨,就像魏书生曾说过的那样:每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百种以上。小组量化也是如此,只要肯钻研,人人能自如操纵,收益多多。

3、课堂展示方法研究

在我们的课上,老师看似是轻松的,就连教案设计也都简简单单,好像没什么。可功夫却在你看不见的诗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方法展示,采用何种形式,用时多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效率更高?等等,都要在课前认真研究、预设。同时还要考虑许多细节。比如“小组抽号发言时,第一个学生发言时,第二个学生要站起来做好准备;学生抢答时声音高者发言,其余自动坐下;小组里在黑板前讲解学习时,逆时针活动还是先左右,后前后更好;自由展示是先组内交流推荐好的呢还是直接班内交流?一节课是采用学生主持式还是小组抽题式……所以要上出高效的课不下一番功夫怎么行?

4、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

大家都知道,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来上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师个人素养的问题。所以不论学习哪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丰厚个人素养,锤炼基本功,涵养个人性情,增强教学机智等都是必须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问题。正像老师的学生说的那样,我们喜欢老师,因为她让我们感到亲切。在她的课堂上我们感到轻松快乐。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对“诗外”的研究不会仅此而已,有待每个人根据自己特点探寻。总之,要真正从一个人或一种教学模式上学到东西,我们非静下心来,从“诗外”学起不可。名家也好,身边优秀教师也好,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不仅学得形似,也学得神似,更学得有自己。

信息录入:jyclyz    责任编辑:jyclyz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